栏目导航
锟斤拷锟斤拷选锟斤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锟斤拷锟斤拷选锟斤拷
浅谈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实践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10-9 点击:1324次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 王瑞奎
从古至今,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利用何种工具,劳动都是创造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热爱劳动、投身劳动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大前提和主旋律。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习劳动技术课程能够让学生们学会更多生存和生活的本领,在德智发展的同时健全体魄,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因此,在初中劳动技术教育中,我们应该加强教学实践,加大初中劳动技术教育改革力度,在核心素养概念的指导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当前的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课堂偏于理论化,针对实际学情的实践操作没有落地,劳动能力和精神品质得不到切实的强调和升华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团队有针对性地攻坚克难,解决实际面临的困境,在此,笔者以此文抛砖引玉,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促进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实践贡献绵薄之力。
一、完善教学环节,增强教育实效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丰富的教育活动,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都要以教学过程的的闭环为前提。因此,初中劳动技术教师首先应当钻研教学内容,理顺教育逻辑,完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实效的增强。在教学中,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教情与学情,完善从导入到评价的全过程,优化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在课堂导入中要实现引导积极性的目的,通过运用提问、举例、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形成初中生主动学习的状态。其次,在劳动技术教学的推进阶段,要注重明晰和把握重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尤其在重点难点部分要做好引导和示范,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操作的要点和具体的方法。另外,增加不同形式的学生练习环节,促使学生通过个人操作、分组探究等方式提高操作能力。最后,课堂小结和教学评价必不可少,通过小结,学生们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加宏观的认识,通过评价,学生们能够更加具体地明确自己优势和不足,在评价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给出建议,对于优秀之处也要不吝表扬,使学生产生认同感,保持激扬的学习和劳动势头。
二、强调自主体验,培养实操技能
与其他课程不同,劳动技术课程具有更加明显的实操性,更加强调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在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生存技能的提升这一目标也更加鲜明。要得到显著的教学成果就要避免照本宣科、泛泛而谈。一方面,在课堂中要强化操作流程这一概念,使学生在实际上手之前就明确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整个制作过程,无论是怎样的想法和构思都要通过实践体现出来,通过开展劳动技术教学,让学生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自己制定接下来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并在反复具体的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程和节奏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产生各种思路,教师不宜过多干涉,在付诸实践时才会产生多样化的结果,碰撞出多彩的火花。另一方面,实际操作中产生的成果形式也各有不同。即使只是一个半成品,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让学生拥有展示的舞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分析自己的制作过程,交流技巧和收获,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参与感,激发持续的设计与创造。
三、结合社会生活,提高劳动能力
前文中已经提到,劳动与技术课程旨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生存技能。基于此,初中劳动技术教育要走出校门,打破课堂和教室的局限,这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取材方面,师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汲取新鲜的素材,例如社会中发生的热点事件,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器具或者物件,只要能够服务于教学内容,都能出现在劳动技术的课堂上并得到妙用。在环境方面,社会和生活为初中劳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带着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实操体验。此外,在布置任务时也可以与家庭生活进行联系,在家长的配合下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家庭劳动环境,既能促进家校共育,又能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生存技能,还能有效改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四、加强德育渗透,培养意志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的思想存在。要维持良好的社会风气,打造全民爱劳动的社会氛围,就应当让初中劳动技术课程发挥相应作用。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劳动技术课程有关的优秀素材,因为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热爱劳动、勇于创造的前例不在少数,用先辈们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是引导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有效手段。另外,在实操中师生会遇到各种困难,用到各种形式、各种材料,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在相互协作中优化实践效果,如果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资源浪费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和节约勤俭的优秀品质。
劳动技术的教育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着群体与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内到校外,还是从历史到今天、从实操到精神品质,多措并举都要把劳动技术的教育落到实处,若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