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锟斤拷锟斤拷选锟斤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锟斤拷锟斤拷选锟斤拷
数学课堂提问浅谈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8-24 点击:2109次
数学课堂提问浅谈
贵州省纳雍县百兴中学 杨梦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数学教学中,教师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值得每一位教师研究。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问呢?下面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课堂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给予机会使他们进行思考。最普通最简便的办法,便是发出问题。可是所发的问题,不是教师随便想到的主观意见,而要在教师备课时,围绕教学内容设想若干有关的问题。要依据课程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弄清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地方展开提问,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提问目的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教师只考察关于信息的记忆,可应用求同答案的问题;若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则以求异答案的问题为佳。一般情况下,教师发问,不能无的放矢。在发问之先,要有所考虑,对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过程,教材的内容,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方法,学习上的困难、进度、评价等方面的检验与推进,皆可发出问题。
第二、提问要抓住关键。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问目标不明确,知识零碎不系统,逻辑性不强,节奏松散,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问题简单平淡、机械重复,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看似轰然应答气氛热烈,但是问题实则无益于学生、无益于教学。无视学生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问题过于深僻,学生不能逾越;问题过于肤浅,学生索然无味。用语不妥、指向不明,不但不利于思维和理解,甚至引入歧途。学生没有思考时间和想象余地,便强加答案,无异于多此一举。作为教师,要尽量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原则,运用提问的技巧,提出有效问题,优化提问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提问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老师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相互啮合的齿轮关系时,让学生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大人带着小孩在路上行走时两人的步伐一样吗?谁的脚步更快?谁的脚步更慢?小孩为什么跟着大人跑?教学圆的知识时,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这样用实际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知识就来源于生活中,使知识由教材中的死东西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提问要捕捉和创造时机。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提问,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什么时候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而定,超前的提问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因无法求答而失去兴趣;滞后的提问,学生毫不费力就得到问题的参考答案,因缺少思维含量而单调乏味。所以捕捉提问的时机至关重要。学习新知识时提问,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处。在教材的重点处,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惑。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思维训练时提问,要抓住知识的联系点。要求学生联想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将有关知识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共同性,使学生不但对知识的学习更具深度,而且从中训练了思维。利用易错问题,要在矛盾中创设提问的数学情境。创设的数学情境应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和开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思维活动。
第五、提问要联系数学现实。提问是双向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好的问题,注重启发学生提问。例如在应用题中糖水浓度教学中,学生常感到很抽象,但是从糖水浓度的思考来看,一切都显得十分简单自然,易于接受。用a表示糖的质量,用b表示糖水的质量,m表示新加进去的糖。加糖后,糖水变得更甜了,即浓度增加了。这样启发学生自己思考提问,学生学起来当然也就兴味盎然。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提问还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问题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允许范围,教师对提问要心中有数,要循序渐进,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