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浅论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训练途径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6-25 点击:522次
浙江省宁海县梅林第二小学 林海燕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方法,通过朗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与语言文字积累。本文从朗读教学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学低学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同时提出了朗读训练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 语文教学 朗读
朗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只是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其实,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中,也对小学生的朗读素养提出了要求,“应当用普通话规范、流利、有感情地来阅读文本”。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处在朗读的启蒙阶段,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成效,让小学低学段学生的朗读更有效,是语文教师应当关注与重视的课题。
一、朗读教学的概念
朗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与精读、泛读、默读等阅读方式相比,朗读要求阅读者将文本的书面文字转换成有声语言,以普通话流利规范、有感情地读出来。朗读教学即指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开展朗读方面的学习,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与基本能力,让学生能流利、充满感情地阅读文本,做到读音准确,不读破句,不重复,不随意删减字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素养与朗读能力。
二、小学低学段开展朗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低学段是开展语文朗读教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朗读教学,可以促进低年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发展。朗读是一种眼口耳多器官相结合的活动,小学低学段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有效调动对语言文字的处理与协调能力,同时积累相关词汇与语句,由此逐步发展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应用能力。
三、小学低学段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从当前小学低学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不能系统、完善地开展朗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朗读素养有待提升,对于轻重音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不够,在开展朗读教学时也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影响。
四、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训练途径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朗读素养与朗读水平
要想有效地开展朗读教学,帮助低学段小学生提高朗读素养与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文本审美能力,语文教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朗读素养与较高的朗读水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要标准,发音要规范,同时要能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这样才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提升自己的朗读素养。
要提高教师的朗读素养与朗读水平,语文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素养的培养,平时要多进行相关的朗读练习,努力做到规范读音,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还可以多参加朗读方面的培训,阅读朗读方面的书籍,进行专业的训练,了解朗读要求和技巧,如文本语句的断句、文本关键字词的重音、文本的语调等,及如何能自然而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这些都是需要语文教师学习的。
(二)善于创设有效朗读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低学段是朗读教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处于入门期,在开展朗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与动机。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蝌蚪找妈妈》时,考虑到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类文本,为激发学生自主朗读的兴趣,笔者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文本讲授。“同学们,你们有见过小蝌蚪么?”大多数学生都点点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帮我描述一下呢?”“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有学生答道。“那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呢?”“青蛙。”好多预习过文本的学生齐答到。“大家都很聪明,可是小蝌蚪自己还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呢?这不,它们正急着找妈妈呢,我们一起来朗读文本,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好不好?”“好啊!”学生们都兴趣满满,也能在笔者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朗读,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以创设情境来导入文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代入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再开展朗读教学,能让学生在朗读时更积极主动,这也是朗读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
(三)重视教师的范读与领读,用示范榜样提升学生的朗读效果
要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教师的范读与领读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处在模仿的阶段,缺乏足够的朗读技巧,也需要教师先进行示范。教师自然又充满感情的朗读能很好地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的读音与语调、断句、语气等,在朗读时能通过模仿与练习更好地把握文本朗读的要求。
例如,笔者在讲授《找春天》时,考虑到这是一篇文字优美、触动人心灵的散文,笔者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先给学生进行朗读范读,为让朗读更富有美感,笔者还特意播放了轻柔的轻音乐做伴奏,同时朗读时放缓语调,以欢快自然的语气来进行朗读。伴随着音乐与笔者的朗读,学生们很快进入文本情境,被文本灵动优美的语言所吸引,得到了美的熏陶与享受。范读完后,笔者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朗读,让学生们在朗读时注意自己的语气与情感。
教师的范读与领读是有其特别意义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需要对此多关注,以范读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与氛围,发挥范读的有效作用与价值。
(四)根据不同文本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因“文”朗读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类型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文本在朗读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
例如,笔者在讲授《咏柳》这首古诗时考虑到古诗作品言简意赅,却有很强的韵律感与节奏感,同时也蕴含着很强的画面感。
为此,笔者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先范读,再让全班学生进行齐读,在齐读时,配以轻音乐做背景音乐,同时笔者引导学生们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与诗歌韵律的把握。通过齐读,学生们能更好地参与到朗读中,感受集体齐读的魅力,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调动学生们的情绪,这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体味古诗所特有的意象美与意境美,产生美好的朗读体验。
(五)按学情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多元化评价,因“材”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能通过朗读来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与情感。由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与学习能力来设计朗读目标与朗读任务,每个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朗读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刀切的要求与评价,而要体现出差异性与个性化。教师根据学情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多元化评价,是实现因“材”评价的有效途径。
总的来说,朗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与素养,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朗读教学,提高学生朗读素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思考与探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