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发扬“礼高”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6-25 点击:560次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李高中心学校 王峰珍
屯留区东李高寄宿制学校位于李高乡东李高村西,是一所乡村小学,东李高寄校2017年9月成立,学校占地面积24675平方米,建筑面积7666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7660平方米,环形跑道250米。目前,全校共有16个教学班,在校生六百多人,住校生五百多人,在编专任教师五十名,其中本科人数41人,研究生2名,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近三年来,我校立足实际,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坚持五育并举,以发扬“礼”高传统文化为抓手,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以课堂教育为基地,以李高校园三大节日(即玉兰节、玉米节、团建节)活动为载体,全方位铺开育人工作。通过“三三生命融课堂”的教学,结合“11123劳动课程体系”加以校园“礼”文化的晕染—— “三省堂”的“吾日三省吾身”,“念稼堂”的感恩教育,国旗下的红色故事分享,课间十分钟的红色诗词朗诵,双休日的“雷锋在行动”等多种方式打造新时代的具有“礼”高特色的育人体系。
经过三年来这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不断地探索实践,李高的教育呈现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师生积极向上,每一个生命都得以绽放。
因此,学校获得了不少荣誉:中国学雷锋示范基地、国家级青春健康沟通之道精品课堂示范基地、长治市文明学校、山西省少年先锋队优秀中队等称号。在《学习方法报》《全国名校录》上都刊登了我校的特色教育文章,我们的“双减”工作被长治教育电视台报道,我们的大型校园活动“玉米节”“三地车队绿色研学”在山西经济网报道,校刊《礼高》被评选为优秀校园刊物,“书香校园”建设也获得成功。
校园窗口——公众号“礼高风采”记录展示了我校教育的发展,校刊《礼高》记录着李高学生成长的足迹,厚厚的几本《心的对话》写下李高教师的成长,洋洋洒洒的四本《杏坛心语》是教师笔耕的小花。
一、背景分析
农村家长文化素养参差不齐,部分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看孩子,这给学校的教育造成了一些困难。
2019年以来我校结合李高的地域文化,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要求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礼高”独有的育人思路——“礼”行天下·高标发展,发扬“礼高”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办学理念
2019年以来,我们就农村学校的发展,围绕“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根据校名和当地历史的渊源,提出了适合乡村教育发展的教学理念,“礼”高即“礼”行天下,高标发展。要求师生“明礼、守礼、行礼”,从而达到学生高效率学习,学校高质量发展,师生高品味生活的目标。这就是李高的育人之根。我们将以人为本,提升师生的生命力,实现师生的生命价值。
明确“礼”为立校之根,是学校生命发展的内涵,一切以生命教育为本的教学活动都要落在“礼”上,要抓住“礼”激发全体师生的生命力,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开展,只有这样才能让“礼高”文化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绽放生命的光彩。
三、德育工作目标
以“礼”树人,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我们始终有这样一个德育目标:从李高寄校学走出去的每个孩子都要成为有内涵的人,成为“明礼”“守礼”“行礼”的“礼”高人。
在创好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又以创建“礼”高文化作为主线,以营造红色校园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礼”的晕染活动,让李高师生在红色文化中受到精神洗礼。让每一位师生都做真正的“红色文化传承者”,成为德才兼备的行“礼”人。2019年以来李高寄校一直走在全方位立德树人的路上。
四、德育工作的内容
发扬“礼”的文化教育,多维度打造“礼”高特色。我校以活动为载体,稳步践行“礼”高校园发展规划。以德育为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生命教育为宗旨,打造生命课堂实现课堂阵地育人,全力打造“三三生命融课堂”。“融”红色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让德育如春雨沁润课堂。
服务社会,少先队员周末结成“美丽乡村我践行”活动小组,和村委会联系,走进五保户、军烈属、困难户和孤寡老人家中帮忙打扫卫生、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听老人讲故事等多种活动。研学自然, 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名胜古迹、煤矿、蔬菜大棚、垃圾处理厂等实践基地,感受自然之美、劳动之美,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文明意识。
坚持五育并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的德育将以爱国为核心,通过多种活动和仪式,让孩子做一个品德高尚、文明力行的新时代接班人。
五、实施路径
(一)文化育人
注重“礼”园文化建设,营造红色育人氛围。校园文化建设分为精神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三年来,我校精神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均取得明显的成效,校风、教风、学风、研学活动在育人方面充分体现了学校“爱·心·力”的办学理念,各个班级的教室文化、学校的走廊文化和围墙文化无不彰显着“礼”的特色,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提升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创“礼”园特色文化,立民族之自信
李高寄校环境优美,是典型的绿色校园,就校园里得天独厚的绿植环境,我校打造了书香浓郁的校园八景——“玉兰苑”“龙凤呈祥”“柳韵书香”“双屏开翠”“桃李迎宾”“文昌笔搁”“礼高大道”等,每一处景致都赋有我校教师创作的诗词,由此我们拉开了书香校园建设的帷幕,孩子们漫步“礼”高校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驻足朗诵一首,和着树丛中的鸟鸣,真可谓“绿树飞鸟蝉鸣,碧草红花书声”,民族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李高校园是绿色的校园,更是诗词书香的校园。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经典装点了礼园,让孩子们的心灵感受着儒雅之美。
(1)“念稼堂”的感恩
“礼”园文化的打造不仅在于“诗词”,我们更注重校园文化的浑然一体, 将“餐厅”更名为“念稼堂”,意在教育孩子每食必思耕种之恩,并为之编写了《餐前感恩词》,让孩子们就餐之前必要诵读:
念稼堂,用三餐,感恩词,一起念;
一粒米,一碗饭,想从前,生活难;
一口粮,一滴汗,思不易,物力艰;
沐党恩,营养餐,爱粮食,不挑拣;
食有度,粮有限,强中华,惜资源;
寝不语,食不言,行有序,能致远;
爱祖国,尚节俭,习礼仪,文明餐。
我校的校训“礼高”——“礼”行天下,高标发展,联系李高的发展蓝图我们把“校史室”,更名为“志礼堂”——育人之志由此可见。
这里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成长记录袋,孩子从走进“礼”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记录他们成长的足迹。
(2)“三省堂”的自省
校长将孩子们的宿舍更名为“三省堂”,取于《论语·学而》之“吾日三省吾身”之句。李高学子就寝前必须思考三件事:今日所得否?今日行善否?今日行礼否?学校还专门为孩子们设计了“吾日三省”本,以记录所思。这是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一条特色之路。
中午走进三省堂,“礼”园“小喇叭”会播放二十分钟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岳飞传》《西游记》等等,文化的无意识熏陶在“礼”园是随时随地的。
教师的宿舍也不例外,老师们各自为自己的宿舍创意命名,每一个古朴典雅的名字都会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书香之气,如静思宅、文昌居、舒志阁、闻知轩…… 墨香四溢的环境为育人之业打好了基础。
2020年暑假期间,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请木匠师傅把学校废旧的课桌凳进行改造,做了数十个漂亮的小书箱,并由我校美术老师创造性地用油漆绘制了各种各样的可爱图案。一个个精致的小书箱,悬挂于教学楼的前后左右以及楼道两侧。五彩的书箱内装满了各种童话类、国学类图书,实现了孩子们课前课后、随时随地都能阅读的美好愿望。最靓丽的一处莫过于“柳韵书香”四棵挺拔的柳树冠如巨伞,伞下摆放了十几张经过油漆翻新的旧餐桌,作为孩子们的书桌,再配上几只漂亮的书箱,形成了天然的“礼”园“阅览室”,树下孩子们或阅读,或下棋、或静思……好一个礼园书香啊!
2.设红色文化长廊,传承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要求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于是2020年,我校结合总书记的讲话,精心制作了“中国精神”的红色文化长廊。
走进李高驻足礼高大道,右手边就是十大中国精神的宣传栏,鲜红的底色、醒目的字体向人们展示着实现伟大中国梦所必备的精神: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从抗战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雷锋精神……国庆节的前一天,校长会在国旗下给孩子们讲一段红色故事,让孩子们走进中国历史,了解祖国的发展,爱国教育在这里彰显。
再看礼高大道左手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一米高的红色大字整齐地立在“玉兰苑”的矮墙上,与对面的十大“中国精神”遥相对应,形成了“礼”园独有的红色文化长廊。星期一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全体师生总会铿锵有力地诵读一遍。
(二)课程教育
利用课堂主渠道,夯实育人主阵地。我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认真钻研课堂改革,全力打造了“三三生命融课堂”。“融”是方式,课堂要融合多种学科、多种情感、多元因素。首先将德育内容融合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数学、道法、科学等课程都要利用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运用道德修养、法律知识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集体、爱家乡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学习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情绪、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第一个“三”是指课堂流程:课前预习单、课中学习单、课后研习单;第二个“三”是指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第三个三是指教学理念:爱•心•力,即用爱滋养爱,用心体悟心,进而提高各种能力,最终提升师生的生命力。
“生命”是课堂的核心,要利用各种生命元素,通过师生生命之间的尊重、敬畏、交流、碰撞、展示,打造生命课堂。
(三)书香育人
1.“经典诵读”,传承经典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传统文化的熏陶是“礼”园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当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向大地,李高的柳树下、刺柏旁和“玉兰苑”,早已经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此刻,李高的孩子们诵读经典诗文,领略古韵之美,探究经典之思,树立文化自信。
正月诗词颂新年,二月寻根祭祖先,三月雷锋行动迎春天,四月声声唱玉兰,五月端午念屈原,六月骄傲儿童团,七月一起庆党建……诵读主题月月有新篇。
我校教研组每学期都会根据时事节令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经典颂读”的内容,孩子们通过颂读了解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让国学文化在童心深处生根发芽。两年来我校学生写出了许多关于“经典颂读”的佳作,都通过我校的公众号一一展示,赢得了家长以及社会的好评。
2.“多彩假期”,务实求知
为了让孩子们阅读形成习惯,每逢长假教务处都会根据国情时事结合“双减”安排操作性强的作业,比如提倡中高年级的孩子们读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并要求用手抄报或者视频的方式推荐给班级小伙伴,既锻炼了阅读者的概括表达能力,又给班级小伙伴预选了要读的书目。一张张生动有趣的“好书推荐”的手抄报唤起了多少孩子的阅读兴趣啊。
3.读写结合,教学相长
书香育人不仅在于勤读, 我校全体师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更是勤于笔耕,中高年级学生每日必写《吾日三省吾身》这本特色作业本用以记录今日所得、今日所礼、今日所善。教师必写一日所得,内容题材不限,三年多来在崔春震校长的带领下,我校教师“每日一得”累计达几十万字,经教研组收集整理并装订成册,成为教师成长之路上一道特别的风景,分别名曰《杏坛心语》《心的对话》《春之韵》《且听峰吟》等共十多本,实现了教师队伍的不断进步。另外为了鼓励全体师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我校还创办了李高的校园刊物《礼高》,从校刊的命名,到封皮设计,到校刊的logo,都是我校师生智慧的结晶。
两年多来,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书香气息越来越浓郁,学生爱读书的多了,阅读量提高了,读书的积极性增强了。一走进李高校园,他们就能自觉阅读。
孩子们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演讲、读书征文、同读交流、读书笔记评比、特色作业展示等活动,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效果,综合素养明显提高。而我们老师通过潜心阅读记录每日一得,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提升了书香校园的发展内涵,并为学生做出了榜样,有力推动了阅读工程的开展和推广。
两年来我校以“书香文化”为中心的大型项目学习活动的开展取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长治教育》2021第一期刊登了我校的综合活动;长治教育电视台报道了我们的书香文化活动;2021年的《名校文化博览》录入了李高寄校的名字;《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42期头版刊登了我们的特色文化……
这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李高的孩子在我们特有的“礼”文化的熏陶下定能走得更远。
(四)活动育人
1.举办综合活动践行“五育并举”
以活动促体验是我校育人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我们以大型的校园项目活动为载体,给学生以践行课本知识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艺的场所,丰富学生的阅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020年十月以来,我校依托李高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功举办了“玉米节”“玉兰节”“团建节”等多种特色节日。
“玉米节”:我校位于李高乡政府所在地,玉米是李高乡的主题产业,承载着李高人民的希望,2020年金秋十月,我校举办了以“金色的希望,放飞的梦想”为主题的玉米节,将多元课程整合其中。
“玉米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自然,学会动手,体悟农耕之苦,懂得感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达到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育人目标。
无论是以“玉兰花开颂党恩”为主题的“玉兰节”,还是展示班级团队精神文化的“团建节”都收获满满,都在不同的层面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2.建课间一座“红色”之桥,育“礼”园一代“薪火”少年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深刻感受建国七十多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励全体少先队员刻苦学习、奋斗拼搏、努力为祖国更加辉煌的明天作贡献,我们充分利用课间操时间对孩子进行红色教育。课间操是“礼”园文化的红色教育之桥,是培育一代“薪火”少年的特色桥。
礼园课间三部曲
l每天上午9:50李高的平安校园里阳光闪耀,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伴着 《七彩阳光》的音乐享受课间操带来的快乐。
l课间操结束后是校长诵读毛泽东的诗词或讲红色故事,李高校园的上空回荡着或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或气势磅礴的声音。我们将红色文化渗透在校园生活之中,让李高的下一代铭记历史,担起时代使命和担当。
l课间操最后一步是学生们用悠扬稚嫩的童声,来唱响祖国的赞歌,把红歌大声地唱给党听,传递出对祖国无比赤忱的热爱。红歌传唱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操,将爱党、爱祖国的情感从小播洒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为他们的成长留下一串美丽的足迹。
3.“十个一百”系列庆党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厚植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理念,积极学习党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我校通过“十个一百”主题系列活动,在李高校园播撒红色的种子,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课间操老师学生共讲党史、例会上老师们学党史、李高大讲堂中对家长进行党史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激发老师、学生、家长学习党史的兴趣,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从而在李高学子心中厚植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我校师生在“礼”园文化的引领下,本着“爱·心·力”的教学理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牢记教育之初心。
“十个一百”即观看百部革命电影,讲数百篇革命故事,了解百位英雄人物,传唱百首红色歌曲,拜访百位革命前辈,诵百首诗词赞党恩,写百篇美文赞党情,评百名红色好少年,创百幅书画庆党建,百年党史牢记心中。
4.“学雷锋”见行动
发扬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三年来我校的学雷锋活动一日既往地进行着,每周以村为单位的学雷锋小组,都要走进本村的五保户、军烈属、困难户和孤寡老人家中帮忙打扫卫生、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听老人讲故事、陪老人聊天解闷,村村有“雷锋”,班班有“学雷锋”,这是“礼”文化的延伸辐射。
(五)实践育人
1.绿色出行,研学玉米
2022年暑假,为切实落实“双减”政策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零距离感受家乡生态之美,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我校利用暑假组织自行车骑行社团,骑行至嶷神岭脚下,并在沿途进行关于玉米劳动研学活动。
车队驻足李高乡南宋村的鸡鸣桥上,老师给孩子们讲解:鸡鸣河为平川河,源自本县西贾乡的李家沟村,汇张村、下李高村、南宋村等地的泉水,流经西贾、李高两个乡镇的司徒、东西魏、古城沟、下李高、南北宋、东西鸣水等村,至东鸣水和西鸣水两村之间汇入绛河。鸡鸣河因“张良鸡鸣桥上得兵书”而有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孩子们应当去读一读民间文学《鸡鸣河的传说》——研学无处不在。
通过此次的研学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玉米和辣椒的许多知识,懂得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和不容易,爱惜粮食的思想意识扎根于心底。
骑行让孩子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勇敢,让他们明白做任何事情只要不怕困难,团结互助就一定能成功。
我校将继续秉着“爱·心·力”的办学理念,认真扎实开展更多的活动,为今年10月份顺利开展李高中心校第二届玉米节打下坚实基础。
2.强健体魄,励志成长——研学葫芦山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锤炼学生的体魄与意志,我们大胆尝试团队合作探究的教育新模式,我校在屯留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全力支持下,于2021年7月7号至7月10号,分两批组织开展了暑期军事夏令营活动。
暑期军事夏令营的成功举办在家长群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家长们纷纷表示此次夏令营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并希望李高的夏令营可以持续举办下去,并办得越来越好。
(六)劳动育人
劳动课的育人价值表现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我们李高中心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劳动课的价值,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2019年以来我校在崔校长的带领下,一直秉承“爱·心·力”的办学理念,融合育人与劳动课创新,提出了11123劳动课程体系,打造新时代的育人模型。
第一个“1”:上好一节劳动课。依据劳动课标要求,每班认真、扎实地保证一节劳动课的实效性、目的性。
第二个“1”:每一学期开展一次劳动技能竞赛,实行多维评价,关注劳动过程与结果。学校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检测相结合,教师、家长、学生全员参与的评价方式,把每学期的第三周作为校园劳动周,结合劳动清单完成情况,通过内务整理,全方位考量学生的劳动,评选“最美值日生”“宿舍整理小能手”等。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课标要求设计适合本年级的相应的劳动技能竞赛活动项目,组织竞赛,分年级选评出前三名,并予以奖励,以调动孩子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第三个“1”:打造一个劳动意识宣传基地,2020年暑期,具有教育先进理念的崔校长走乡串镇,深入农户,收集了上百件六七十年代的农耕用具,陈列于“足下生辉”的南边,东敞篷内,并用玉米秆编扎了“篱笆墙”,打造成一处别具特色的“以勤持家,以俭立德”的劳动意识宣传基地。
“2” 是指两个劳动基地。
校内——“百草堂”,我校至2020年改成水暖后,锅炉房处于闲置状态。今年暑假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其进行了改造,成为种植中草药的劳动实验基地,名曰“百草堂”,明年春天我们将在这里立体种植多种常见的中药材和花草,并实行班级承包制管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又丰富了孩子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可以了解中草药的基本药用价值。 班级盆栽花草,按班级分别在各自教室养植,便于管理、观察、实践。班级盆栽多方开发将劳动课、科学课等多门学科融为一体,种植体验从一颗颗种子到绿油油的小苗,从除草到收获,让孩子们学会了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更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校外——塑料大棚种植基地,主要种植蔬菜、草莓等。我校在李高村村委的全力合作下拥有了一个专门供学生种植实践的劳动基地,每个班级不定时走进大棚,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参加劳动,学习种植管理。进一步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体悟农民耕种的辛苦,从而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另外,我们还通过1+N个校外基地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1就是一个校内基地,N是指孩子们各自的菜园子、农田、家庭等多个劳动基地,这是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培养、锻炼孩子劳动能力的措施,让孩子随时随地进行劳动实践。
“3”是指——三个场所
充分利用我校寄宿制的有利条件,给学生营造日日进行的劳动实践场所。
l卫生区
我们李高的校园不但面积大,而且环境优美,保持校园的整洁就需要勤打扫,这正好为各个班级的孩子们提供了可以日日锻炼的劳动场所,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卫生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劳动任务,是孩子的辛勤才使得校园天天如此整洁。这正是“我的校园我爱护,我的卫生我打扫”。
更有教室卫生、楼梯卫生、水房卫生、小书箱的卫生都是孩子得以锻炼、提升能力的场所。干净舒心的教室、洁净漂亮的书箱、楼梯上锃明的楼梯栏杆……这都是和孩子们的劳动分不开的。
l念稼堂
我们是寄宿制小学,孩子们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这就又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利的劳动实践场所,孩子们自己洗碗,规范放置,还经常帮助念稼堂的工作人员清理餐桌,念稼堂又是一处可以日日进行的劳动教育场所。
l三省堂
我校第三个日日劳动实践基地就是孩子们睡觉休息的三省堂,孩子们每天自己整理床铺、叠被子、铺床单、擦地面、洗拖鞋等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屋子自己扫,温馨的三省堂是孩子们自己营造的。这样的学习锻炼环境让李高的孩子人人会劳动,个个懂劳动,传统的劳动美在这里得以展示。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这一系列育人活动持续开展,不断探索实践,如今李高的教育蓬勃向上 ,我校的师生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因此,学校获得了中国学雷锋示范基地、国家级青春健康沟通之道精品课堂示范基地、长治市文明学校、山西省少年先锋队优秀中队等称号。在《学习方法报》《全国名校录》上都刊登了我校的特色教育文章,我们的“双减”工作被长治教育电视台报道,我们的大型校园活动“玉米节”“三地车队绿色研学”在山西经济网报道,校刊《礼高》被评选为优秀校园刊物,“书香校园”建设也获得了成功。
校园窗口——公众号“礼高风采”记录展示了我校教育的发展,校刊《礼高》记录着李高学生成长的足迹,厚厚的几本《心的对话》写下李高教师的成长,洋洋洒洒的四本《杏坛心语》是教师笔耕的小花。
教育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通过学习二十大会议精神,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要靠教育。让我们李高在教育之路上砥砺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