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误区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6-25 点击:547次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实验小学 徐玉霞
摘要:童话故事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主要体裁,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浅显而且充满了童趣,对自然物往往做拟人化的心理刻画,对情节则多通过夸张、形象等表现手法作奇形怪状的心理编织,富有奇妙绚烂的想象色彩和趣味盎然的艺术效果。我就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童话故事教育浅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故事 教学
文学作品说到底还是教育作品,对于形成学校语文核心素质的童话故事教育还要有相当的考究。对于童话故事教育很多仁人志士都在进行研究,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根据童话故事之感性温暖诗意的特性,谈及了一些作者自己的思索与经验。
一、童话故事的含义
在儿童文学中童话故事是最为重要的体裁之一,童话故事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学样式,从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而童话故事的定义是指,带有奇特色彩的神奇故事,“童话故事”的德文翻译是:Marchen,意思是带有魔法和奇异色彩的民间故事,其中还包括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故事和富有幽默性的民间趣事。而在汉语中“童话故事”一词是产生于近代,童话故事通常指的是给儿童提供的读物,基本都偏向寓言故事,和生活故事。但总的来说,“童话故事”既不太接近现实,又显得不是那么神秘,存在于虚实之间,童话故事是一种能让儿童快乐的叙述。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在情感、性格、认知等很多方面中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小学生的想象一般都是从片面、模糊逐渐转向完整。小学生的想象具有简单模仿、再现的特点。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会对形象的依靠性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就开始逐渐地地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渐地走向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的感性经验就是被抽象逻辑思维影响的。小学生如果不能直观地观察到事物的特征,就对某种概念不明确。而童话故事教育模式可以将小学生的童心打开,让小学生充分地释放,从而将童话故事教学的深意融入学生们的内心,让小学生快速地接受一些新的事物。
三、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的误区
(一)脱离童话故事的文体特征
童话故事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幻想,采用拟人等方法写出的新奇有趣的故事。童话故事是记叙文的一种题材,童话故事虽然具有普通记叙文的一般的特点,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事件,具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等主要情节。但是,童话故事又与一般的记叙文不一样,童话故事有着自身的文体特征及文学魅力。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启迪儿童思想,陶冶儿童性情,丰富儿童知识,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美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抓住童话故事的文体特征来解读文本。[1]童话故事作者借助幻想将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见的人、物、事,涂抹上神奇的色彩,使之幻化成一幅幅符合儿童想象力的奇特的画面,衍生出一个个奇妙的故事,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甜蜜的回忆、深沉的思索、美好的憧憬和光明的希望,因此受到儿童的欢迎和喜爱。但是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无法抓住幻想、想象这一文体特征来解读文本,无法突出“童话故事性”,注重“童话故事味”,脱离了童话故事特征的童话故事教学,这是不成功的童话故事教学。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
(二)忽略了从儿童情感发展和审美感受的视角所展开引导
“文以载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儿童情感发展和审美感受的视角所展开引导。在童话故事教学中,除了实现品德劝诫与思想教化的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读书习性和阅读能力,要塑造童话故事在学生心理形象的良好意境。因此,教师要从儿童情感发展和审美感受的视角所展开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2]
(三)童话故事教学远离儿童的精神世界
童话故事把奇妙的想象与实际生活有机地融合一起,不但可以让学生熟知的东西散发神秘的光辉,而且可以让故事展现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优美的童话故事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进入故事空间中,让学生们和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一共喜怒哀乐,为人物的善举所感动,对恶行有所愤慨,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从而有益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童话故事审美活动应该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体验,进入童话故事境界中去。但是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只以自身的理解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忽略了儿童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 李方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 . 赤子(上中旬),2017(04) : 259.
[2] 吴文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 . 学周刊,2015(26) :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