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6-25 点击:528次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庄头学校 苗秀梅 邓维帅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减负减压政策《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内容指出:“双减”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其中明确提出,一是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二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消除学科类校外培训中的各种乱象。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的条款中,规定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小学生的作业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平均每科作业完成时间只有20分钟,加上每周有一些道德与法治、科学作业等,如何合理进行作业设计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尤其语文作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既能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研究怎样布置语文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语文老师必须重新定位认识、布置安排作业,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布置较多机械重复的作业,而是考虑时间、层次、质量、效果等,综合考量作业设计也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做到精准辅导。
作业的安排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效的标准,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作业一般分为课前预习作业、课堂巩固作业、课后拓展延伸作业。课前预习作业的完成是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内容,这样上课时的目的性就会更强,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上课时也会更加积极;课堂巩固作业的布置是老师检验学生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掌握得不扎实,可以通过课堂作业的完成达到巩固的目的,如果是掌握得比较好的话,还可以起到再巩固的作用,使所学知识更扎实;课后拓展延伸作业的布置,既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再巩固,也是拓宽学生思维的一个途径,比如,有些课文的学习需要学生课后收集图片、资料或参加一些实践活动等,使思维能力提高得更快,所以课后拓展延伸作业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新的开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功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作业内容和形式一定要有目的性,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现在的作业形式、内容和以往的形式、设计有较大的区别。以往,机械重复的作业较多,而现在的语文作业形式和内容却丰富多样,比如:读写积累作业(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写心得体会,仿写等)、实践探究作业(做实验,种植观察,劳动实践,实地查看等)、创新创编作业(绘画,剪贴,写续编、心得体会等)、演说交际作业(课本剧、看图说话、辩论赛等)、趣味性作业(运动,绘画,剪贴,实验等)、差异性作业(基础知识,能力提升等)、合作型作业(辩论赛,课本剧,朗诵赛,续说等)等。丰富多彩的作业要求老师掌握课程的精髓,深钻教材,向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启示,课堂中的交流和互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他们更加喜欢上语文课,凸显语文学科的魅力。
在作业评价体系中提倡评价的多元化,因为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更加自信,也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因为语文教学中有不同类型的作业和要求,所以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个人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等。但是,这些评价必须要有一定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比如:作业的设计是否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要求,内容、结构是否合理,方法是否灵活,重难点是否突出,面向全体的同时是否兼顾作业分层等等。设置分层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等方面量体裁衣,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信的培养。
总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想办法把作业变成“礼物”送给学生。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了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和创新,要依托新课程标准,来进行多元化的语文作业设计,根据每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规定的时限等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把这些作业变成“礼物”送给学生们,这会在无形之中增强语文学科的魅力,同时会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的实施与反馈侧重多样性和多元化,尤其是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更关注学生参与的全过程,需要教师用心设计。教师要让作业设计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突破口,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思想,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