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借助树状思维导图,让名著阅读更有深度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6-28 点击:562次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
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 张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可是当下,部分学生的阅读只是浅层的阅读,没有达成应有的阅读深度。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现状,借助树状思维导图,结合初中语文八下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过程,展示学生的阅读体会。从学生绘制的树状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出,绘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展现,教师要用好树状思维导图这一“长篙”,让学生在书海中自由地遨游、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树状思维导图 名著阅读 深度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是当下学生阅读的常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要重视课外书籍的阅读。可是在实际中,深入课堂,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有的学生的阅读存在随意性,有的学生阅读的形式非常单一,这样就导致学生阅读的效率不高,没有收到好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指导学生阅读时,怎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呢?笔者认为,借助树状思维导图,会让名著阅读更有深度。
阅读树状思维导图,就是利用文字、图画、线条等的组合,图文并茂地将无形的思维可视化,而且把单一的文字变成彩色、富有创意的个性图画,有利于信息的梳理、存储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开发。看似简单的树状图,其实信息量大、概括性强,学生根据这样的图表进行交流也十分方便。随着整本书阅读的深入,学生的树状思维导图也日趋丰实、完善、富有个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的质量,提升学生阅读的品质,也能引领学生的阅读更有深度。[1]
一、巧用树状思维导图激趣
树状思维导图就是以其形象、直观、个性的表达,把阅读过程中一些单调乏味的文字变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图形,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期待。其实,阅读,不只是让学生深层地品析感悟文本的语言和思想的情感的过程,更是一次奇妙的探索、发现之旅。
如刚开学时,笔者就让学生把假期中读的好书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在展示的过程中既让学生的假期阅读“留痕”,又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展示中,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当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高兴地给全班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时,其效果远远比当时的好书推荐卡要强得多。一张张风格迥异的思维导图仿佛一份份故事海报,鲜艳的色彩、靓丽的图片和自由的线条,撞击着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在一起欣赏着、赞美着,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而且时间久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绘制。[2]
“哇,看这个树状思维导图,把《钢铁怎样炼成的》人物分析得多透彻。”
“我做的树状思维导图就不是按人物来分析,而是整体建构文章的内容,大家看。”
“看着这些思维导图都比我做的好,我也想尝试着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做好这本书的树状思维导图。”
“这是思维导图,我觉得这样就是我们学生的大脑里读的书的呈现,我喜欢,以后我也尝试着用这样的方式来阅读”
“思维导图远看特别漂亮,像树,仔细一看,就是在阅读中思维呈现,特别棒,我喜欢这种形式的阅读。”
“符合学生的兴趣,方可得益。”虽然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大谈特谈思维导图怎样好,但是在呈现这些图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另类的阅读,在这样强烈的阅读期待中,学生迫不及待地拿着自己的书进行阅读,开启了整本书阅读之旅。学生有阅读期待,阅读就会更有深度。
二、借用树状思维导图提炼内容
如果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不“留痕”,是学不到知识的。在阅读中,思维导图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一方面让学生在读书中梳理出关键信息,另一方面能够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为学生复述文本内容提供了思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在于“整本”。在读书交流的过程,教师不能仅仅针对某一个环节进行讲述,要树立整体观。[3]例如,在对情节连贯性较强的小说类作品进行讲解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任务和事件的主要线索,提炼出连贯、整体的画面,让学生的思维直观化。
例如,在让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当学生对故事有大致的了解后,再让学生尝试着画一画作品展示的精彩细节,文章内容基本上是这样的走向:
12岁的保尔往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接着在车站的食堂干活,饱受着折磨和侮辱,后来因为忘记关水龙头被打、遭辞退,又去发电厂当学徒遇到朱赫来,教他关于革命的道理。在一次钓鱼中,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后来还到冬妮娅家做客……在阅读后,学生对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笔者就借助树状结构图,让学生把整本书的脉络梳理清楚,有的学生在梳理文章的脉络时遇到困惑,然后笔者就问:“文章的主人公去过哪里?做过什么?”学生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明白了树状图应该怎么做。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开始制作树状思维导图,有的学生是以人物为树状图的主线,他们首先把共产主义新典型的人物保尔加入导图中,接着是美丽善良、纯洁的冬妮娅,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的朱赫来……学生在讲述中提炼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也借助文中的主要人物提炼主题。[4]在提炼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制作出精美的树状思维导图,而有的学生是根据文章内容绘制树状思维导图,不断地发散思维,把文章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楚。
无论学生站在哪一个角度借助树状思维导图厘清文章脉络,在交流的过程中都能思路清晰。而且这样还能方便学生的记忆,是一份很好的阅读地图,很多学生感觉自己做的思维导图很好看,会用电脑进行再加工,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三、妙用树状思维导图启迪智慧
新的教育理念指出,师生要共读一本书,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容易大包大揽,直接分析阅读内容,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还有些教师仅仅给学生提供一些书单,让学生自由地去读,就如《钢铁怎样炼成的》,只给学生提供书单,学生漫无目的地去读,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讲不清楚自己读了什么,总结出了什么,只知道文章中有个积极典型的共产主义人物保尔,甚至有的学生仅仅读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针对这样的阅读现象,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整本”,因此,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度,指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可以确保阅读质量,使其对整本书做更深入的研究,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师生同读一本书,可以用教师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教师阅读的情感激起学生阅读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书中,感悟文本内容,感悟生活。师生同读一本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拥有更多更广的共同话题。教师以伙伴的身份与学生相处,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更多收益。对此,笔者做了一下几种尝试。
在导读课上,我借助树状思维导图把文章的脉络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抓住这个故事的题眼,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前对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形成自己的树状思维导图。这样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期待,也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体悟打下了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课堂上,笔者让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对阅读心得进行阐述。在解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说文本的内容,也能把自己做的树状图以及绘制意图解释得非常清楚。从树状思维导图的设计,到重点的提炼,甚至一些线条的创意,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围绕着保尔成长的过程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结构图,有的以保尔为中心,结合人物的简介、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童年构建思维导图。保尔是最底层的苦难人民,过着艰难的生活。思维导图重点指出了年轻的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英雄形象,年轻的保尔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遭逮捕,在狱中表现坚贞不屈,出狱后就参军……学生根据这些线索,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讲得有声有色。有的还从故事的整体内容入手,厘清文章脉络。全班学生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绘制出了带有个人特色的树状思维导图。[5]
看似简单的思维导图,其实体现着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有着真实的体验,有着深度的分析。学生先对文本进行内化,然后对所获得的阅读体验进行梳理、整合、表达,并且进行有效的设计、编排,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用心。当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时,课堂上真是异彩纷呈。有的学生进行解说,有的学生进行辩论,有的学生针对文本人物进行自我剖析……俗话说:“把文章写长很容易,长话短说却很难。”可是很多学生做到了,把这本厚厚《钢铁怎样炼成的》读得很薄,这是一种深层的阅读,让学生的思维体系呈现在自己的面前。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做个幸福的学生,学生在阅读中是幸福的,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中是幸福的。
四、活用树状思维导图发散思维
在阅读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理解切入点,让学生在解读《钢铁怎样炼成的》时更具有个性、创意和真实性。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推荐课上,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这样说道:“横看侧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我们读书也不能仅仅文本的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要能从不同角度感受人物的处境,例如我们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同学们有用人物做树状思维导图,有用时间做树状思维导图,又有从故事的整体做树状思维导图……从这儿可以看出,你们阅读的角度不同。”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对人物比较感兴趣,我就从人物开始讲起,在读书交流中,有的学生在对冬妮娅进行分析时,从她的家庭出身入手:她是一个富家小姐,可是却不高傲,而且主动和保尔交朋友。曾经是保尔深爱着的人,纯洁、善良、美丽动人,而且说话非常温柔,在她的心里没有阶层贫富的等级观念,她追求着自己的幸福,积极地向保尔表达出自己的情意。和保尔依偎在安静安详的湖畔,尽情地享受着只属于他们的那段美好的时光,可是现实却是残酷,这样的美丽的瞬间被击得粉碎,最后她不得已和保尔分手,不是因为他的出身,而是因为他们思想的差距太大。简单的一个人物的分析,这个学生就借助于树状思维导图,把冬妮娅的出身、性格、思想等几方面展示出来,虽然是一份简单的人物分析图,却是学生思维发散的汇总。
因此,语文教师在让学生读书的时候不能规定学生读书的角度,要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发散思维,获得感悟。但是我们也要把握好度,不能让学生偏离文本的主体和思想。此外,语文教师要借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形象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健康地成长。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在于培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让学生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积极运用,梳理思维和观点,形成对整本书的整体认知和概括。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知能力和思维层次都有所不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呈现出相关内容,使学生顺利建立起思维框架,并通过进一步思考来完善思维导图,丰富认知思维。树状思维导图利用文字、图画、线条等的组合,图文并茂地将无形的思维可视化,把单一的文字变成彩色、富有创意的个性图画,有利于学生的信息梳理、存储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开发。
总之,在新教育的理念下,阅读的深入,就如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要合理地利用树状思维导图这支“长篙”,引领着学生的阅读向深度漫溯,让学生们能满载着“一船”的阅读收获,在书海中快乐地遨游,幸福地成长,践行新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黄玲波.思维导图,让整本书阅读向更深处漫溯[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7(5):2.
[2]毛孝荣.以“骆驼祥子”为例浅谈整本书的阅读指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24):99-100+103.
[3]张展舒,顾惠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当代教育意义及各种中译本利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0(5):3.
[4]汪峡.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以惠水县第四中学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
[5]刘大庆.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J].数码设计(上),2019,000(00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