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基于黄河文化的高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6-28 点击:1150次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基于黄河文化的高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课题批准号:2022HHZX197,课题主持人:杨现成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 杨现成
摘要:《基于黄河文化的高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从黄河文化与高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现状和学生对黄河文化的理解现状的调查入手,引导学生体验黄河文化,并参与黄河文化与多学科融合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学习驱动任务,打通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的壁垒,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并尝试创新评价模式,积极思考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关键词:黄河文化 多学科融合教学 阶段性成果
引言: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的热度直线上升,《基于黄河文化的高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尝试以黄河文化研究为基础,立足教学实际,着眼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树立,探索语文、地理、历史等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助推高中新课程改革。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一)研究框架的构建
整个课题从调查研究出发,在对学情、相关研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分解为环环相扣的四个子课题:学生体验、师生共同开发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黄河文化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的路径与评价机制,最终总结出基于黄河文化的多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二)学生对黄河文化的理解现状的调查
研究初期,课题组开展了基于黄河文化的高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问卷调查活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学生对于黄河文化认知较为片面或粗浅,渴望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黄河文化,探寻家乡与黄河的渊源,体会家乡人群对黄河的感情,分析家乡黄河文化发展现状,助力家乡黄河生态保护以及黄河文化传承。
调查问卷活动的开展,在客观上激起了广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媒体、课堂讲解、报纸、杂志、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关注黄河文化、走近黄河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群体对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究热情。进一步启发课题组在原有学科独立备课组基础上创建多学科融合共同体——语文学科、地理学科、历史学科等多学科共同体,创新教研内容和活动形式,引领学校多学科融合教研活动的发展方向。
(三)关于黄河文化的征文、实地调查
课题组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开展了“讲述黄河故事 传承黄河文化”的征文比赛、分享有关家乡黄河文化的民歌民谣活动。让学生从黄河历史中,寻找黄河故事,感知黄河文化,激发了学生探索黄河文化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平台、文化栏目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收集整理与黄河文化有关的资料,提升了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引导部分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探寻身边的黄河文化,引领学生多途径走近黄河文化,让身边的黄河文化生动起来。
这些活动的开展还积累了多样的乡土黄河文化资料,丰富了下一步研究需要的课程资源。同时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度,也提高了社会面对黄河文化的关注与理解,从而有利于黄河文化的传承。
(四)基于黄河文化的多学科融合的课程资源梳理整合
课题组尝试将高中不同学科(语文、历史、地理)中的的黄河文化元素和家乡的黄河文化元素加以整理、融合,以求进一步实现以黄河文化为中心的课程融合,注重学科知识交叉、课堂教学合作、核心素养关联,以达到共享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跨学科、多学科融合联动、共同促进的效果。
通过这一活动,课题组找到了学科融合教学的素材,为下一步学科融合教学示范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五)“1+N+1”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示范课的开展
课题组力争改变单一学科授课的模式,建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的跨学科、融学科的教学新模式。尝试进行了“品黄河之美,感黄河文化”的示范课。三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品黄河之美,感黄河文化”,分别从语文的诗词、历史的发展、地理的生态等角度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黄河文化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以黄河文化背景材料串联语文、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努力构建“1+N+1”即“一个材料+多学科知识融合+一个情景式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1+N+1”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黄河文化课程的内容,创新了课堂形式,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开放性。
二、存在的不足
在基于黄河文化的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一)多学科融合的大情境材料的选择问题
大情境材料的选择必须达到有助于多学科的教学,必须有利于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起到“一窍就通,一点就明”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选材不够典型,影响融合教学效果。
(二)多学科融合的时间分配问题
多学科融合不是平均分配时间,而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大情境材料,突出某一学科的主要地位,其他学科适度、适量补充,既突出某一学科的主题,又能体现知识的融合。
(三)评价机制单一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评价机制主要采取了“一个情境模式下多学科的训练”模式,评价形式单一,不能更准确、多角度给予学生评价。
三、下一步安排
(一)把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相结合
继续开展黄河文化与多学科融合的典型课例的公开课,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设计,并邀请专家深入课堂听课,对融入课堂的情况再次进行诊断。
(二)以活动促研究
组织黄河文化知识讲座、竞赛、分享会,开展黄河文化研学活动,检验课题研究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把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学科、其他领域
教学实践生成的多科学融合式教学模式,正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中,可适当延伸到其他学科、其他领域,对其他研究者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