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教育教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研
新课标背景下活跃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路径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8/24 点击:299次
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 张娜
小学音乐课堂是小学生们感受音律之美、提升审美情趣的重要天地,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逐渐萌芽,积极的审美观渐渐树立,音乐素养也随之提升。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音乐的课堂有了更加多姿多彩的面貌。为了顺应小学生音乐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寻求活跃音乐课堂的有效路径,让更多的音乐梦想能在小学校园里插上翅膀。
一、整合教材与外部资源,与生活实际有效连接
音乐教材是音乐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如果缺少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活跃小学音乐课堂就成为一段空话。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寻找教材中值得精心雕琢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关键点,面向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世界进行拓展延伸。在学习大自然有关的歌曲时,让小学生们回忆自己在郊游时、在公园里感受到的鸟语花香,在学习民族音乐时,让小学生们介绍自己在生活中了解到的民族文化符号。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小学生们就会产生更多的表达欲望,课堂氛围就能在大家的踊跃发言中得以活跃。
二、结合特点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小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音乐天赋也各不相同。有些同学天生在音乐上没有特别突出的才能,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也要照顾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体验。面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因材施教。对于乐感强、节奏感好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多接触一些乐理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更多音乐技能。面对基础较差,天赋较弱的同学,教师可以为他们寻找自己适合的音域,鼓励他们多加尝试。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小学生们的水平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积极性都能被调动起来,活跃课堂的目的也就能够随之实现。
三、打破形式禁锢,将音乐的课堂延伸到课外
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环境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学音乐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们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形式的禁锢,把音乐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延伸到音乐馆里,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具体地点中去。让时空的转换点燃小学生的音乐热情,让他们能够在更自由的空间里载歌载舞,实现音乐与心灵的碰撞。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小学生们也能够意识到,音乐不只是大家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它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音乐与大家的距离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里,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轻松,为情感的表达提供载体。通过形式的多样化,实现活跃课堂的目的。
作为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音乐的魅力只有在活跃的课堂中才能得到更完美的诠释。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唯有将小学生和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更多活跃课堂的可行之路,才能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在音乐的世界中受到启发,进而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