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教育教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研
浅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德育工作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6-28 点击:552次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族镇中心学校 桑艺荣
德育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正确的德育熏陶与积极的价值观引导,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依托“互联网+”为载体,我国已然开启信息化新时代,给德育教育提供了便捷的手段和新的发展机遇。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适应网络环境、用好网络工具、整合网络资源,扬长避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道德情操,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一、网络环境给德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分析
对于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走向,应理性分析,既要看到问题,也要把握优势,扬长避短,适应环境,才能使得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便于学生理解与接纳。
(一)消极影响
网络环境是开放的、复杂的,这对于辨别意识不足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例如,网络环境下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网”,他们浏览网页,获取很多课本以外的信息,但是浏览信息的随意性、隐蔽性,导致老师和家长不易把握,再加上学生分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
(二)积极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处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虽然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情况,但是教师也要转变观念,把握新时代德育工作的特色,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教育优势,为德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使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网络环境拓展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提供了海量的教育资源,开辟了德育教育的新渠道,帮助学生拓宽眼界、交流思想、强化认知,促进德育的社会化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顺畅沟通,建立亲密的亦师亦友关系。以往的德育教育以说教为主,或者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学生难免感到尴尬或紧张,不愿意主动交流,或隐瞒真实想法;而搭建网络平台,通过钉钉、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将德育沟通搬到线上,学生随时与老师沟通,减少了内心顾虑,也缓解了内心压力,教师能够如实把握学生思想动向,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使得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网络环境下做好德育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一)拓展网络资源,组织主题班会
班会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最好载体,借助网络资源丰富班会的内容与形式,将德育教育、心理教育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陶冶情操,由浅入深地促进德育水平发展。在主题班会上选取当前的热点话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彼此交换意见,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如:“网络,爱你?恨你?”“对网络诈骗说‘不’”。班会的话题来自于生活,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德育如细雨,润物细无声,只要教师以心育人,积极引导,让每一次主题班会都体现独特的现实价值,就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塑造人格修养。
(二)搭建网络平台,丰富道德体验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搭建网络平台,连接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丰富的道德体验,让他们在德育活动中获得熏陶与启发。首先,建立班级微信群,让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在线沟通,与同学互动、与老师交流,谈一谈自己对社会热点的独特见解,说一说自己的内心困惑,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向学生渗透做人做事的道理。其次,开展校园网络征文活动,组织德育知识讲座,向学生传递德育知识、深化德育内涵,指引思想与行为的发展。最后,用好网络资源,向学生推荐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官方网站,了解中国历史、感叹古人智慧、学习革命烈士的英勇精神,获得思想启发,培育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
(三)培养文明上网习惯,增强法律认知
认清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认知。学校可以通过座谈会、演讲赛、校园宣传月等形式倡导文明上网,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促进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学生上网行为宜“疏”不宜“堵”,切忌“一刀切”,要正确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工具,获取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伴随网络新时代的到来,提醒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要关注新问题、把握新情况,找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采取更多契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教育方法,转变思路、更新模式、跟上需求;辩证看待网络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切实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引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与发展观,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